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发展区域矿山 探索中国特色矿业发展道路

2020-07-15 18:33160有色金属报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挑战,有色金属全行业坚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上半年行业运行总体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平稳势头,主要特点是生产平稳增长,投资大幅下滑,市场价格疲软,盈利水平分化。
  ——在有色金属区域矿山建设现场会暨中国有色金属矿业高层论坛上的讲话(摘要)


  导读: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挑战,有色金属全行业坚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上半年行业运行总体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平稳势头,主要特点是生产平稳增长,投资大幅下滑,市场价格疲软,盈利水平分化。


  编者按:8月5日~6日,“有色金属区域矿山建设现场会暨中国有色金属矿业高层论坛”在昆明召开,国务院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就行业运行情况、区域矿山建设及“十三五”有色矿业发展发表讲话。现摘要刊登如下: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挑战,有色金属全行业坚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上半年行业运行总体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平稳势头,主要特点是生产平稳增长,投资大幅下滑,市场价格疲软,盈利水平分化。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有色金属工业和中国经济一样,也到了增长速度下降、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行业的突出问题,是面临价格下降、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和产能过剩、技术水平、生态环境的三重约束。初步判断,今年下半年,有色行业总体上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预计全年增长速度8%左右,总产量将登上5000万吨台阶。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将明显放缓。主要有色金属价格仍将低位震荡,全年有色金属产业的效益难有明显提升。
  矿山是有色金属产业链的源头,要解决“双挤压、三约束”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好矿山问题,做好矿产资源开发的转型升级。矿山转型升级搞好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就有了更强的基础、更大的后劲、更广阔的回旋余地。云锡公司历经近10年努力建设的区域矿山,是有色行业矿产资源开发转型升级的一大亮点,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具有比较广泛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所谓“区域矿山”,是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大矿少、小矿多、分布散而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在资源整合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推进全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确定矿山与选厂规模及数量,统筹进行开拓、运输、通风及生产辅助系统的优化设计,建设“多、小、散、乱”矿群规模化开发、集约化利用的现代化矿产资源开发模式。云锡区域矿山建设的经验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完善政策体系。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支持,是区域矿山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云锡区域矿山建设有今天的成绩,是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当地党委政府果断决策分不开的。个旧是世界闻名的超大型锡矿和铜、铅锌、银多金属矿,经过多年开发,个旧矿区的集中大型矿体资源逐渐枯竭,剩余资源大多是分散矿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600平方公里矿区范围内就有228个采矿点,小矿星罗棋布、开采秩序混乱、装备技术落后、安全事故频发、资源大量损失、生态满目疮痍。面对矿业秩序混乱的局面,在上世纪90年代末,云南省和红河州党委政府下定决心,克服重重困难,整顿矿业秩序,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前提下,用市场化手段支持、引导、推进资源整合,实现了资源配置向优势企业集中,为区域矿山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骨干企业敢于担当,承担社会责任。区域矿山建设是推进产业集中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大型骨干企业是建设区域矿山的主导力量。本世纪初,个旧市属6座国有矿山和2个工厂划转云锡后,云锡公司突破常规,大胆按照“五统一、一独立”(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安全管理、统一产品流向,依法独立核算)的思路,实现了对个旧18家私营矿山的整合,创立了“个旧模式”。这一模式曾被国务院作为矿产资源治理整顿的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广。2004年,云锡公司又抓住矿权整合与企业整合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提出了“以地质综合研究、勘察为先导,统筹规划,集聚资源,集约开发”的思路,成功走出了区域矿山集约化开发的新路子。
  三是坚持统筹规划,促进绿色发展。区域矿山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多、小、散、乱”矿群的集约化、规模化利用,提高资源开发效率,提升矿山“三率”水平,促进矿业绿色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通过资本运作,进行矿权收购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是将一个矿区内的众多小矿集成为大矿,实现“小矿大开”,发挥规模效益,都要坚持统筹规划,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协同开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群矿乱开、各自为政,才能把最先进的采选技术应用到矿山建设中去,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云锡区域矿山建设,彻底打破了以矿体或矿段为单元、采选布局分散、小而全的传统建矿理念,实现了统筹规划下的采选产能合理配置与资源集约开发利用。
  四是产学研紧密协作,推进协同创新。现代科技发展,既要依靠竞争激发市场活力,也要强调集中力量办大事,进行协同创新、基础创新。云锡公司联合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地质308队等一大批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实施产学研联合攻关,相继成立了古德生院士、赵鹏大院士等院士工作站,组织了超过10万人次的培训,开展了200多项科技项目联合攻关,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攻克了一批制约区域矿山建设的技术难题。
  五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两化高度融合。云锡区域矿山建设始终坚持两化高度融合,以矿山生产安全六大系统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建立三维模型、模拟仿真、网络优化、智能调度、远程实时通信、监控平台开发等,把大量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矿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建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多个子系统”的区域矿山信息系统,使区域矿山的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
  云锡区域矿山建设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区域矿山建设,云锡公司把个旧矿区的矿山企业由26个优化为4个,选矿厂由14座减少为3座,生产辅助系统由26个整合为3个,采选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出矿能力提高42%,采矿工效提高71%,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44%,矿山“三率”指标和矿井废水循环利用率等都有改善。通过区域矿山建设,云锡在累计生产锡金属30万吨后,矿区锡金属保有量从32.5万吨,提高到66万吨,相当于再造了10年前两个云锡的锡资源储量。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在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当前,我国有色金属矿山虽然也面临“价格下跌、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但总体运行状况仍比全行业平稳。虽然我国有色金属需求增速下降,但相对巨大的需求基数而言,资源保障能力不足、原料对外依存度高的矛盾依然存在。夯实资源基础、加强矿山建设,仍然是“十三五”的重要任务。协会在研究“十三五”矿业发展时,提出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以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为目标,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夯实产业资源基础,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按照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加大国际合作,积极利用海外资源,稳步推进海外资源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企业通过矿业权整合与规模化发展,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和再生利用水平,努力实现有色金属矿业可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十三五”期间,要着力推进矿业绿色发展,强化找矿突破行动专项,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大力推进海外资源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矿业结构调整。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无人驾驶矿卡未来发展趋势如何?业内专家南世卿这样说……
今年5月,国家电投霍林河南露天矿首次公开直播了矿卡“安全员下车”常态化无人运输作业;3月我国无人矿卡/无人宽体车、无安全员首次实现24小时常态运行……当下,我国无人驾驶矿卡技术开启快速发展模式。

0评论2023-07-04535

高质量发展看山西国企:华阳一矿智能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步入阳泉华阳集团一矿调度指挥中心,数块高清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井下地点的工作实况,工作人员手指轻点远程控制启动按钮,300米深的井下,工作面的采煤机滚筒便转了起来,滚滚“乌金”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地面……

0评论2023-07-04579

矿山复垦“重绘”绿水青山
夏日,行走在鸡西市鸡东县永和镇新安村的原永发和立国采石场,开采面改成的平缓斜坡上,铺着厚厚的黑土,玉米秧苗尽情地吸收着阳光,焕发着勃勃生机。

0评论2023-07-03571

省级标杆!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智慧矿山项目获肯定
近日,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承担的高山煤矿“1905智能采煤工作面建设”项目被贵州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2022年度“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省级标杆项目”,这是对上海煤科智慧矿山技术和产品的充分肯定。

0评论2023-07-03563

邹城:赋能绿色矿山 打造5G+无人驾驶零碳智慧矿区
​“绿能智驾,赢领未来”2023绿色智慧矿山应用成果发布会在山东邹城举行。宏河百利、兖州中材、宇通矿卡、易控智驾等携手运营,打造全国规模最大、山东首个全矿纯电无人驾驶示范项目。各方将聚焦各自领域、优势互补,携手打造矿卡无人驾驶运输场景运营新模式,将进一步加速矿山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0评论2023-07-03575

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震:数智领航 梦想进行时
01热血铸实干实现自我价值谭震投身煤业,是初心使然,中学时代,他在《工人日报》读到了一篇《毛主席教导我“应该向煤炭工人学习”》的文章,文章中毛主席说道,如果煤炭工人都怕苦怕累,不去挖煤,那么陕北老乡煮饭、烧炕就很困难了;若是全国煤炭工人不挖煤,那么轮船、火车、工厂都开不起来呦!……应该懂得这些道理嘛!

0评论2023-06-30487